9.夏季的風險分析與風險控制
【風險分析】
1.黃鱔對高溫的最大適應限度不超過30℃,夏天烈日曝曬可使池水溫度迅速升高,若不主動采取遮陰防曬、降溫去熱措施,黃鱔容易發生中暑甚至被燙死;
2.雖然夏季是養殖黃鱔的黃金季節,生長速度快,但導致養殖密度加大,投餌量大,高溫環境,餌料容易變質、腐臭,病原微生物繁殖旺盛,容易誘發各種疾病,如細菌性腸炎、發燒病、寄生蟲病等;
3.夏季天氣悶熱,陰雨天、雷雨、暴雨、陣雨,陰晴不定,池水容易缺氧,黃鱔出現暗浮頭,甚至泛塘死亡;雷雨、暴雨天,黃鱔焦燥不安、受驚跳動,最易外逃,嚴重時可在一夜之間逃得一條不剩。
【風險控制】
夏季必須嚴把五關:
降溫關:①在池頂搭建遮蔭棚,覆蓋遮陽網。②在養殖池水面投放適量浮水植物,如水葫蘆、水浮蓮、浮萍等遮蔭。③灌水降溫。把池中水位適當加深,采取灌水更換池內表層水來平衡池水溫度。有條件的養殖戶,可采取終日微流水的方法降溫,效果更佳?! ?/span>
投餌關:在飼料中交替拌喂健長靈、活性蒜寶和酶解多糖、腸順康可提高黃鱔的抗病力和免疫力,拌喂方法:每千克餌料與健長靈10克或活性蒜寶5克或酶解多糖5克拌勻放置1小時后投喂。遇到惡劣天氣,黃鱔攝食減少,應及時撈出剩余餌料,以免殘餌腐敗變質,污染水質?! ?/span>
調水關:雖然黃鱔喜歡生活在微酸性環境中,但在人工飼養密度較高的情況下,酸性環境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使黃鱔染上疾病。實踐證明,夏季養鱔池水的pH值以控制在7~8之間為宜。定期用潑灑和拌喂清源排毒解毒和用有益微生物制劑養護水質和底質,確保水質清新、溶氧豐富;
防逃關:經常檢查水位的深淺、池壁和池底有無裂縫以及排水孔攔魚網是否完好,以便及時排除隱患,堵斷黃鱔逃跑的出路。
浮頭關:對因天氣、水質突變引起的浮頭,要減少投餌,撈出餌料殘渣,從速注入新水。注意加注新水不宜在傍晚進行,以免造成上下水層對流反而加劇浮頭。有暗浮頭和浮頭現象,應立即潑灑降解靈+超C或百草解百毒+納米氧,切記千萬不要潑灑過碳酸鈉、過硼酸鈉、過氧化鈣和雙氧水等化學增氧劑,否則會加劇浮頭,甚至引發死亡。
10.換季的風險分析和風險控制
【風險分析】
“清明”時節,冬春換季,天氣回暖,光照弱,早晚溫差大,風向極不穩定,常見連續陰雨天氣,水草生長緩慢,所以換季極易造成:①應激倒藻,水質掉清、青苔滋生、變渾濁;②水體自凈能力降低,水草變臟;③易生成氨氮、亞硝酸鹽,加重底質惡化,病毒、病菌繁殖,造成黃鱔應激,活力下降、免疫力低下。若不積極主動的做好防抗應激和病毒預防工作,勢必會造成病疫流行擴散,引發白露癥、寒露病、感冒病、發燒病、缺氧癥等病害。
【風險控制】
1.穩定水質:根據氣候變化(風向變化、溫差變化),穩定藻相和水質;適時適量的追肥(按6~8畝將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鈣1包混合浸泡3~5小時后配降解靈2包全池潑灑),防止發生應激反應。
2. 增強體質,防病治?。?/span>
潑水:三必康+綠康露(2:1)混合潑水,每5~7天1次。
保底:用六控底健康(黑臭凈)+粒粒神(各500克用25個網箱,可酌情加量使用),每5~7天1次。
拌料:酶解多糖+清源+活性蒜寶或百草解百毒+腸順康+肝樂混合拌料投喂,每天1次。
11.喂料的風險分析和風險控制
【風險分析】
1.投喂低價低質料:適口性、誘食性差,營養差難消化,免疫差病易發;
2.忽視氣候、環境、生理變化,盲目投料,會導致飼料污染、水底惡變(底質腐敗、底質泛酸、底質發熱、pH值不穩定,各種有害生物和有害物質的產生),誘發應激反應和各種病癥,從而增大了養殖風險和養殖成本。
3.投喂冰鮮魚,如量把握不好,極易敗壞水質,同時在高溫氣候下,如飼料蛋白含量高,或冰鮮魚投喂量過大,會直接影響黃鱔的規格。
【風險控制】
1. 選用品牌料,多年來大多數養殖戶認可,口碑較好廠家生產的飼料,自配飼料的應選擇新鮮優質原料。
2. 排毒解毒:潑灑解毒超爽(每瓶用3~5畝.米),每5~7天1次;每公斤飼料添加凈水靈5~10克投喂,每3天1次,大大減輕肝臟負荷,減少肝臟疾病。
3. 低氣壓、悶熱、臺風、陰雨、水質變化、底質變化、pH變化、風向變化、發病、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超標時應減料或停料,宜采取防抗應激(按2~3畝用降解靈1包+應吉寧1包)、養底(按4畝用六控底健康或黑臭凈、粒粒神各500克)、解毒養水(按6~8畝用六抗培藻膏1桶+新活菌旺1瓶+清源2瓶)。
4. 防止病從口入:將活性蒜寶、酶解多糖、腸順康、肝樂按每公斤料添加5~10克拌入鮮料(魚漿、蚯蚓、蠶蛹等)或人工配合料混勻投喂,可大大減少腸胃消化道疾病。
12.夜間的風險分析與風險控制
【風險分析】
白天藻類和水草是氧的生產者,而夜間是氧的消耗者;加上池塘有機物、水中的懸浮碎屑顆粒以及各種生物呼吸耗氧等諸多耗氧物質的共同作用,夜晚10點水中溶氧開始降低,凌晨(晚12點)至清晨(早上6~7點)是耗氧最嚴重、氧債最高的時段,同時也是池塘水體溶氧最低期(在清明前后,高溫季節,情況更加嚴重),受溶氧低的影響,各種有毒(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甲烷、重金屬)和有害(各種致病原)物質容易生成繁殖,導致底質發酵、發臭、發熱、泛酸、泛底,形成“聚毒層”,從而引發病害。因此我們說病害“發生在夜間,而發現在白天”,做好夜間管理,有利于預防病害的發生。
【風險控制】
1.加強夜間巡塘,特別是下半夜。在高溫氣候晚上加水也能有效改善夜間池塘環境。
2.在惡劣氣候、池塘環境惡劣、黃鱔發病的情況下,晚上多用粒粒神、納米氧、降解靈等類似產品。
13.服務的風險分析與風險控制
【風險分析】
當前,眾多廠家為了爭奪市場,紛紛扛起“服務營銷”的大旗,派眾多的技術員到塘頭做服務,有些技術員根本不具備相應資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或只知其表,不究其理,在做技術服務時,忽略了用藥受天理、水理、生理、藥理、管理的制約和影響,用藥后導致“藥害”甚至“藥災”的事情時有發生。
【風險控制】
1.選藥店:選擇人品正,人緣好,口碑佳,技術服務能力比較優秀的藥店。店里所銷產品在行業有一定影響力,在用戶中有一定的認知度,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美譽度。
2.選品牌:在行業有一定的影響力,在用戶中有一定的認知度,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美譽度。
3.選結構:選擇能針對水產養殖全程細節防控、結構完善的產品。方便建立可追溯的池塘管理檔案,做到用藥前后,心中有數。
4.選服務:選用某一品牌前,既要進行產品調查,也應注重服務考核,在選擇服務過程中,要進行考核,比如,多問,多摸底,打破砂鍋問到底;要找相關的參考資料,多看,多比較,做到心中有數。以避免服務風險。
海南卓越經過多年實踐,總結了一套獨樹一幟的技術服務“八字法”:聽、問、看、思、診、方、訪、結,樹立“急用戶所急,想用戶所想”的服務宗旨。
14.用藥的風險分析與風險控制
【風險分析】
1.盲目使用“消殺”類產品:導致藻類死亡,水草生長緩慢甚至根部壞死,水質惡化,溶氧降低;破壞養殖對象肝臟和腸胃,誘發病變。
2.盲目跟風,游移用藥:有些養殖戶用藥無主見,只要聽說某種藥能夠解決養殖問題,也不明原因,不究個理,不懂藥理,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看著別人用,自己也跟著用。這樣,往往耽誤預防與救治的最佳時間,造成損失。
3.盲目選用低價投機的產品:耽誤預防治療,造成想節省卻賠了老本的后果。
4.盲目處理問題:在處理問題時,忽略了天理、水理、生理、藥理、管理的因素制約,盲目用藥,不但會導致水質和底質的敗壞,而且還會給養殖對象帶來強烈的應激反應,產生應激致病。
【風險控制】
1.選藥店,要技術服務力強,用戶之間有一定的口碑,有認知度。選品牌,在行業中有一定的影響力,有技術和實力的大廠家。選模式,選擇合適的養殖方式和結構,爭強可控性。選服務,要選擇操作性強、結合實際的技術服務。
2.盡量少用消殺類產品及敵百蟲等農藥產品,在養殖過程中始終以“養護”理念貫穿整個養殖過程,根據(天理、水理、生理、藥理、管理)合理用藥,加強現象的細節管理,以防為主,確保養護好外環境:氧、藻、草、水、底和養護好內環境:種、肝、腸、胃、膜(體表粘液),增強體質,代替盲目用藥,制定健康可行的預防措施。
3.要根據近期的天理(氣候環境)、水理(池塘環境)、生理(體內環境)及管理,追溯起因。再根據藥理(用藥環境)正確使用產品,才能制定相應處理措施。
15.游移的風險分析與風險控制
【風險分析】
購藥、用藥隨便,藥品采購隨便、用藥不講品牌、接受服務隨便。
1.用藥被動無主見:不懂藥理,不明個理(不知為什么用藥或為什么這樣用),不知因果(不知道用藥后會產生結果),隨便聽人說,自已隨便用。耽誤合理的預防和及時有效的診治。
2.買藥游移不專一:由于用藥采購的藥店、用藥的品牌、用藥的服務不固定,導致服務方責任心不強,用藥無據可參,無理可詢,雜亂無章;隨便用藥極容易產生藥害。
【風險控制】
1.主動預防有主見:健康高效養殖,受很多因素的制約,如氣候變化、池塘環境變化、養殖對象的生理變化、投料用藥后可能引起的環境和生理變化,這些變化要求養戶對過程管理既要主動,又要有主見。要積極準備,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措施,主動預防。做事用心,學習和傾聽別人的建議,學會并加強養殖過程中的防控管理。絕不聽命于人,更不能依賴于人。自己的家自己當,自己的蝦自己養!這樣才能爭取主動,避免被動,主動收益,被動受損。
2.選擇專一與專注:選苗、選料、選藥、選服務、選品牌。“選”是指“挑選”,是自己通過調查了解,綜合信息評估選出值得信任、具備一定使用價值的產品。做到使用產品前心里有數,用了產品后心里有底。既然是自己認真挑選的產品,心里有數、有底、有效,就要專一和專注。“專一和專注”便于服務的跟蹤管理,便于服務者與養殖戶的交流溝通,便于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學習提高,這些都是規避風險的重要手段。
16.成本的風險分析與風險控制
【風險分析】
不了解養殖成本的構成,或者只關注顯性成本的投入,而忽視了隱性成本(規格、產量和品質)的風險;
不理解藥品所起的杠桿作用,認為藥品可用可不用;算表面賬,在用藥問題上過分的追求便宜,購買和使用低值藥品,以包裝的大小論價值,不考查產品的粗糙和精細。
對藥品和藥理心中沒底,選擇產品和服務時沒主見,游移不定,導致服務和溝通脫節,對病害和危機盲目處理,耽誤有效處理時機,加大養殖風險。
【風險控制】
1.深知養殖的十大成本:塘租、種苗、飼料、水電、人工、設備、藥品、螺螄、水草、時間,其中塘租、種苗、人工、螺螄、設備為固定成本,飼料、水電、藥品、水草、時間則為變動成本。養殖最大的成本是成本①塘租 ②飼料。投喂不科學,游移用藥,不了解藥理藥效,用低價劣質藥,濫用消殺類藥、不重視細節、忽視夜間管理都會導致病害的發生,甚至出現黃鱔死亡。
2.在養殖幾大成本中,最關鍵的是塘租、飼料、種苗和藥品成本,其中藥品是杠桿成本。在目前的養殖環境(極端天氣頻發,水質環境嚴重污染,種苗、飼料、藥品質量參差不齊)充滿變數的情況下,要保證養殖成功,務必注重養殖系統的協調和池塘環境的改善與養護,這就要在加強現場的細節管理的基礎上,選好藥、用好藥,表面看來,藥品成本投入可能比較高,但養殖環境和養殖對象體內的微生態環境因此而得到養護和改善,水草種植和管理到位,種苗成活率明顯提高,發病和死亡率大大減少,餌料系數因此而降低,養殖成功率和黃鱔規格和品質均因此而得到明顯的提高。這就說明這種藥品投入獲得了高效益,就像找到恰到好處的支點,發揮了非常好的杠桿作用。